“雪域天路”通车在即 五个浙江人深情诉说-西藏旅游预订门户网站

青藏线 [!--pingluncishu--]0

“雪域天路”通车在即 五个浙江人深情诉说-西藏旅游预订门户网站

“雪域天路”通车在即 五个浙江人深情诉说
 
  青藏铁路,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,世界上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,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……这是一个现代中国人建造的奇迹。

 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中,有许多浙江人,我们的老乡。

  在即将于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行的青藏铁路线上,他们洒下的汗水、欢笑,难以言表的艰难和辛苦,打动着万里之外的我们。

  他们丈量着祖国广袤的土地,他们付出远比平原地带更多的努力和智慧,他们歌唱着奋战在铁路线上的英雄,他们记录下了这个工程所代表的时代意义和工程建造者的英姿。

  我们走近他们,感受着他们的感受。因为他们,我们拉近了与青藏铁路的距离。

  我为青藏唱首歌

  讴歌者刘全来“一道长虹飞进雪山,一声汽笛掠过云端,一个梦想飘过草原,一段神话传遍人间……”昨天,从青藏线上慰问演出归来不久的西藏武警总队文工团团长刘全来,在电话里给记者轻轻哼唱了一首他十分喜欢的歌。他说,每次到青藏铁路线上去慰问演出,总要演唱这首名叫《青藏铁路》的歌,其欢快、昂扬的旋律最能表达他的心志。

  两年前,长相颇似蔡国庆的刘全来是浙江省武警总队文工团副团长,妻子杨玲是该团舞蹈演员。一次偶然的西藏游使这对年轻夫妇无比执着地爱上雪域高原,于是双双向组织要求调西藏武警总队工作。

  刘全来现为武警西藏总队文工团的团长,一位男高音歌唱演员。然而虽然身为团长,但他却一直活跃在舞台上。在2005年藏历新年拉萨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,刘全来登台演唱军旅歌曲《当兵在阿里》。

  其实,在此之前,西藏有很多电视观众早就熟悉了他。对刘全来来说,相比演戏,他更热爱歌唱。之所以放弃在浙江已有的一切,就是想在西藏这块民族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地区,吸收更多的民族文化养分,从而在事业上拥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。

 在拉萨,只要有到青藏铁路线上的慰问演出,刘全来每次都要报名参加。他说:“《青藏铁路》这首歌里,有一句词是‘你铺出高原人的心愿’,而作为一名歌唱演员,我要用心、用情唱出高原人民的心愿。”

  刘全来在接受采访时,一直显得很兴奋,后来,他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,由他们团里编排的喜剧《独生子当兵》,在全军文艺调演中获得三个一等功。刘全来说他最终准备带着这部喜剧再到青藏铁路线上慰问演出,为通车这样的大喜事添把喜。

  我的女儿名叫忆昆、忆萨

  探路者汪伯希“我是中国第一批青藏铁路建设勘察者,在我的家中有着深深的青藏铁路烙印,当年我勘察至昆仑山时,二女儿出生了,所以,我给她取名叫忆昆;两年后,我又有了三女儿,这时我勘察已经到了拉萨,所以给她取名叫忆萨……”昨天上午,在萧山汪伯希老人家中,他对记者说,他有着一肚子关于青藏铁路的故事。

  汪伯希今年78岁了,身体状况虽然不好,但讲起话来仍声若洪钟。他说,这是当年在戈壁上呼唤同事练就出来的。

  在老人的脑海里,那三年的青藏铁路勘探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。汪伯希1956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,他放弃回杭州与家人团聚,于1957上半年只身远赴地处兰州的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,下半年西进西宁,投身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的线路勘察工作。

  汪伯希回忆,当年他所在的勘察队共有四十个人左右,两辆解放牌大卡车,行进时往车后头先放上行李,人再上去坐在行李上,热时太阳晒脱皮,冷时寒风像刀子。夜宿时,陡起的沙暴常把帐篷给掀飞,这时他们大家往往抱成一团压在行军床上,一是防衣服、被子被风夺走,二是也防自己随风而去。

  勘察途中,最令汪伯希和队友们感到痛恨的是夏秋季节的蚊子。一到夜晚,铺天盖地,令人防不胜防。晚上出恭,得先在沙枣树上挂上一顶蚊帐。一次,在青海天峻县境内,他们要在勘察图上标注一个小站点,但这里方圆几百里都很空旷,是个无名之地,汪伯希说这里蚊子多,就叫“蚊叮”吧,大家一致叫好,但最后落在图纸上时,为严肃起见,取“文丁”二字。

  青藏铁路要开通了,老人的高兴劲儿自不待言,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,他年纪大了,胃穿孔又开过刀,是出不得远门、上不得高原了,老人希望记者帮助他打听一下,如今青藏线上,有没有一个名叫“文丁”的站点。

  这段经历让我受用一生

  见证者卢广永康人,民间摄影家。5年来4次翻越唐古拉,拍下了大量工人们冒着风雪建设的珍贵镜头。

  一次,卢广独自一人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沿铁路路基行走,想寻找新的拍摄角度。但不幸的是,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,头晕、头痛、感冒、发烧,身体虚弱,四肢无力,各种不适向他袭来。

  “风雪天里工人们干活肯定很艰苦,这可是我最想记录的画面”,卢广躺在床上想着。但经过一晚上的折腾,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,就更别提背着器材出去拍照了。这一回,他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  他一直在怪自己,才刚刚到,人就病倒了,真不争气!

  赶80公里路只为一个电话

  建设者王福林“青藏铁路无小事。”这是浙江鼎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福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
  在整个青藏铁路施工过程中,浙江鼎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了多个标段的常年冻土、砂岩、灰岩桩基工程。2002年至2003年,几百个日子里,在气候复杂多变、夜晚随时有狼群出没的施工现场??昆仑山、风火山、二道沟、沱沱河、那曲雁石坪、唐古拉山、拉萨都留下了这群浙江人的足迹,洒下了他们的血泪和汗滴。

  从浙江到青藏高原,跨越两个阶梯,高原缺氧反应是他们这群浙江人面临的第一大难题。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,上至公司总经理,下到公司普通员工,没有一人退缩。二道沟标段项目经理上工地五个月,脸上蜕了五次皮。高原上蜕皮那个痛啊,当地人说宁可被抽三鞭子,也不愿蜕一次皮。

  雁石坪,除了南飞的大雁,就是满地的石头。这儿距离唐古拉山口约70公里,气候多变,好好的艳阳天,忽然就刮风飘雪了。大风起兮,拳头大的石头都会被吹得滚起来。起初,这儿不通电话,为了核对工期,项目经理需要每天和总部联系汇报。有次,为了打个电话,他坐车在山道上足足跑了80公里,原先的那个电话点坏了,找不到新的。最终,夜幕降临,狂风怒吼,他也没打成那个电话。

  在雁石坪,每天平均风力达到八级以上,他们创下了日打三根桩的记录。别小看这个不足道的阿拉伯数字,在十级大风中走几步路都会显得孱弱无助,何况是在冻土层打桩?

  在冬南立交特大桥,平均海拔4909米以上,他们的施工被青藏铁路指挥部评为优质工程;在二道沟,他们活儿干得漂亮,每次国家部委来检查都点名要看他们的工地……

  为了铁路我亏了也值

  供料商陈荣龙这几天陈荣龙在温州,记者联系上他时,他说“那事我忘了”。可“那事”在青藏线却传播很广,某种程度上说,他提升了浙江商人的形象。

  16年前,27岁的乐清医生陈荣龙到西藏创业时,怀里只揣着8000元钱。现在,在西藏他已是一位响当当的企业家了。不仅因为他赚了大钱,更因为他的品格。

  陈荣龙现在是拉萨温州商会负责人,他在西藏自治区投资了多项产业:电力、商贸、宾馆、碎石场等。

  “人不能忘本。我在西藏成就了事业,我要回报西藏,回报西藏人民,为他们生活得更好做些事。”陈荣龙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他开在拉萨的宾馆里,60%的员工都是藏族人。在即将开通的青藏铁路上,同样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。

  2002年,中铁十九局在建设青藏铁路那曲段时,慕名找到陈荣龙和他的侄儿陈建瑶,希望他们能为青藏铁路那曲段提供片石与碎石。

  这是一档并没有太多经济效益甚至要亏本的生意,但陈荣龙考虑到青藏铁路意义重大,非常痛快答应了中铁十九局的请求。承揽工程后,陈荣龙叔侄在当地开办了采石场,专门为青藏铁路提供碎石与片石。为了顺利完成工程,叔侄俩还从乐清高薪招聘十多位采石师傅到那曲罗玛采石场,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,为青藏铁路那曲段提供了30余万立方的碎石与片石,满足了65公里长的铁路铺设需求。

  “为了青藏铁路,亏了也值!”陈荣龙说。
 

文章页数第[1]页 

微信WeChat线上咨询


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

Line线上咨询


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

快速提问


你的旅行想法:
旅行日期:
旅客人数
(年龄在12岁以上):
年龄在2-11岁之间
年龄在2岁以下
姓名:
  • - 性別 -
  • 先生
  • 女士
即时通讯:
  • - 应用-
  • WeChat
  • Line
  • WhatsApp
  • Skype
电话:
* 邮箱:
正在提交中...
24小时内回复
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、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。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。

为什么选择我们

  • 24小时内回复

    个性化旅行建议

    报价单

  • 100%定制旅行

   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

    灵活出行日期

  • 无忧假期

    私人导游和汽车

    全天候客户服务

Top